找到相关内容494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陆游的佛教思想

    ,而不是真正地想要精研佛理,虔诚地投身于佛教。陆游和禅师的交往,并不是要学习方外之人的枯槁沉寂,而是因为这些人独标一世的充沛气概。赞宁在《宋高僧传》里说:“殊不知禅有理焉,禅有行焉。脱或戒乘俱急,目足更资,行不废而理愈明,法无偏而功兼济,然后始可与言禅已矣。”[3]赞宁在这里提出的理想的禅师正与陆游的选择相合。陆游对禅师的塑造是与儒家的理想典范联系起来的,他和僧人的交往,他的涉足佛经,并不在...

    伍联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1770064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历代法宝记·弘忍传》考论

     一、解题与录文   弘忍(602~675)是唐代著名高僧,在中国禅宗史上被尊为五祖。宋人赞宁《宋高僧传》卷八、宋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三以及敦煌发现的早期禅宗史书净觉撰《楞伽师资记》(S.2054、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573913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——行像

    ‘行像’是用宝车载著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。赞宁的《大宋僧史略》上说:‘行像者,自佛泥洹,王臣多恨不亲睹佛,由是立佛降生相,或作太子巡城相。’这是佛教‘行像’的起源。  五世纪初,法显旅行印度时,在西域和印度都曾亲见行像的仪式。他到于阗时,住在瞿摩帝寺,据《法显传》说:‘法显等欲观行像,停三月日,其国(于阗)中十四大僧伽蓝,不数小者,从四月一日,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。其城门上张大帏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1840500.html
  • 天竺善无畏

    真身移驻龙门西山广化寺。其时虽已三年,真身犹如当初,未见大变。   宋赞宁撰《宋高僧传·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》,时在宋太平兴国年间(公元976-983年)。赞宁曾去拜谒过善无畏的真身,看上去身体有点缩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0241583.html
  • 佛教 [制度]行象

    “行像”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。赞宁的《大宋僧史略》上说:“行像者,自佛泥洹,王臣多恨不亲睹佛,由是立佛降生相,或作太子巡城相。”这是佛教“行像”的起源。 五世纪初,法显旅行印度时,在西域和印度都曾亲见行像的仪式。他到于阗时,住在瞿摩帝寺,据《法显传》说:“法显等欲观行像,停三月日,其国(于阗)中十四大僧伽蓝,不数小者,从四月一日,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。其城门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2143886.html
  • 腊八与佛教

    ,宋.赞宁大宋史略卷上,禅林象器笺饮啖门等记载: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,都城诸大寺作法佛会以煮果品,五谷等制成七宝五味粥。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,以邀佛佑。其后,此风气渐广传至民间,一般人也於此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446982.html
  • 六祖慧能是文盲吗?

    文化,不能不说新州之大环境对六祖慧能的影响,应此慧能在这个时期应该接触到很多新州的文化。  二、 幼年的慧能有一个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据《赞宁宋高僧传》中:“其先为范阳人,唐武德三年(620)六祖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751497.html
  • 布袋传记

    布袋传记 布袋和尚的正规传记,始见于988年赞宁所著《宋高僧传》卷21中的《唐明州奉化县契此传》。全文为:释契此者,不详氏族,或云四明人也。形裁??,蹙额皤腹,言语无恒,寝卧随处。常以杖荷布囊入肆,见物则乞。至于醯酱鱼菹,才接入口,分少许入囊。号为“长汀子”,“布袋师”也。曾于雪中卧,而身上无雪,人以此奇之。有偈云:“弥勒真弥勒,时人皆不识”等句。人言慈氏垂迹也。又于大桥上立,或问:“和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352498.html
  • 维系佛教经济的理论基础

    赞宁在《大宋僧史略》卷三“结社法集”条中,勾勒了社邑的沿革,特别指出它对于维系佛教经济,起到了“众轻成一重”的意义:   晋宋间有庐山慧远法师,化行浔阳,高士逸人辐凑于东林,皆愿结香火。时,雷次宗、宗炳、张诠、刘遗民、周续之等,共结白莲华社,立弥陀像,求愿往生安养国,谓之莲社。社之名始于此也。齐竟陵文宣王募僧俗行净住法,亦净住社也。梁僧祐曾撰法社,建功德邑会文。历代以来成就僧寺,为法会社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2653410.html
  • 制度仪规-行像

    制度仪规-行像   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阅读:46 时间:2007-6-11 录入:竹叶青对女儿红   “行像”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。赞宁的《大宋僧史略》上说:“行像者,自佛泥洹,王臣多恨不亲睹佛,由是立佛降生相,或作太子巡城相。”这是佛教“行像”的起源。  五世纪初,法显旅行印度时,在西域和印度都曾亲见行像的仪式。他到于阗时,住在瞿摩帝寺,据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3956878.html